前情摘要
从古至今,两岸三地的文化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文化寻根作为探索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可为历史、人口遗传、民俗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是文化认同、继承、发扬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次活动以“文化寻根”为主题,深入湖北省阳新县的古村落,通过学术讲座、族谱研读、家事分享等一系列形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宗族文化及中国国情。
活动精华
前期培训
实践出发前夕,本次活动的带队老师历史学院的徐斌老师及计算机学院的李蓉蓉老师为活动参与人员做了一个简单的培训。徐老师重点介绍了宗族文化、移民文化与古商路、古驿道的发展等内容,并对实践地阳新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做了简单概述。李老师则是从族谱录入、族谱数据分析角度为同学们介绍族谱的现实意义及其研究重要性。
Day1 阚家塘民居
5月17日下午1点,14位港澳台学子踏上了前往鄂东南地区的文化考察之旅。到达湖北黄石的阳新县后,大家便来到了阚家塘民居进行探秘采风。阚家塘民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坐落于青山之中,环境幽静。走进阚家塘,处处可见精细的雕刻艺术以及气势恢宏的建筑设计,无不反映着宗族的历史与文化。离开之际,当地的婆婆更送予她亲手摘的枇杷,尽显当地人的热情。深入山村,近距离接触古民居,感受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带给了大家别样的体验。
Day2 龙港老街
学术实践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龙港老街。短短不过几百米的一条街路,却有十几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即使建筑表面已布满灰尘或是残破不堪,但依然掩盖不住它的庄严。通过与当地人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老街的兴衰历程以及作为旧时革命根据地的老街的峥嵘岁月。
邹氏祠堂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古代的建筑大师创造了无数惊艳世人的寺庙、民宅,而这些古建筑都值得后人去参观、欣赏,邹氏祠堂便是一个典型代表。邹氏祠堂是阳新邹氏的一个家族宗祠,作为当地大家族办事的重要场所,祠堂的牌匾、天井、建筑布局等都体现了浓厚的宗族文化。我们深入当地人的生活,体验与众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并通过翻阅族谱,我们得以了解历经几百年的家族事迹与变迁。
Day3 仙岛湖
坐船登岛,在船上吹着湖风,看着绿水青山,我们得以放空自己;身处湖中,就像徜徉在大自然的臂弯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与美好;登岛之后,虽然下着小雨、山体坡度较大,但终归来到了玻璃栈道,低头便可以看见悬崖峭壁;而极目远眺,则可以欣赏到整个仙岛湖的景致,好不快哉。
铜湾陈村落
学术实践的最后一个地点便是铜湾陈村落。村落在湾子里,交通十分不便,大家步行三十分钟终于到达。一开始大家在村子里与当地人交流,四处转转,遇上了养马的当地人,他还十分热情地邀请大家骑马。之后,在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屋子里,我们翻阅陈氏族谱。陈氏族谱同样历史悠久,记载详细,不少同学一边拍族谱一边阅读交流。有些人看到村民在做手工伞,还加入到制作的行列中。这次前往铜湾陈的走访,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收获了许多。
交流分享会
在整个行程的第二个晚上,大家在酒店会议室进行了学术讨论活动。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涉及的话题包括“古建筑的保护”、“城市发展”、“老人的社会关怀”、“阳新文化习俗”、“田野考察该怎么做”等等。历史学院的徐老师对大家的观点作了简要的点评,并强调“田野考察、学术研究一定要去除标签化,不要轻易作主观的价值判断。只有站在当地人的角度上深入思考,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小结
本次学术实践活动是一次以学术考察为载体的国情教育,大家深入阳新的古村落,以宗族文化为学习主题,既深刻了解了中国山村的概况,也对族谱文化、宗族文化、移民文化与古商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未来学术实践的开展会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
=
文稿:黄婉怡、练泳怡、刘绮诺
摄影:杨泽鸿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行政楼东北附楼 邮编:430072